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张丕兴 文/摄
《 东楚晚报 》( 2024年10月17日 第 3 版 )
本报讯 (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张丕兴 文/摄)10月15日,在阳新县三溪镇立中村翔龙农业有限公司基地,郑英龙忙碌着查看鮰鱼的生长情况。
在山腰上养殖清水生态叉尾鮰鱼,在旁人看来是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,可郑英龙让它变成了现实。几年下来,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
“说起山腰上养鮰鱼,这要得力于三溪水产服务中心主任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指导员王秀华的技术指导。”郑英龙感激地说。
80后郑英龙原先在武汉从事房屋装修。考虑到父母年岁高,为了照顾老人,前些年,他决定回乡发展。
回家不能闲着,通过多方考察,郑英龙决定在立中村一处荒山山腰上建鱼池,利用优质的王英仙岛湖水搞循环水养殖。打定主意后,郑英龙拿着可行性方案征求王秀华意见。
“叉尾鮰鱼肉质鲜美,出肉率很高,鱼刺很少,肯定会受消费者的喜爱,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……”郑英龙的想法得到了王秀华的充分肯定。
得到王秀华的支持后,郑英龙说干就干。2020年,郑英龙投资近500万元,建起了60多亩鱼池。
在王秀华的技术指导下,鱼池添置了节能型高效循环水养殖成套设备、模块化循环水处理系统、高效纯氧混合仪、养殖池水位控制排污一体化装置、高效蛋白泡沫分离器等系列现代化装备。
“鱼池的水质要好,进排水方便,池底平坦,无淤泥,池边坚固,这样养殖的鮰鱼才能卖出好价格。”王秀华反复叮嘱,为预防叉尾鮰养殖过程中发生水霉、烂身、溃疡、应激性出血和中毒性出血等疾病,应将茶饼发酵作为鮰鱼的饲料,既能提高鮰鱼的产量,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王秀华的悉心指导下,郑英龙推广的高密度鮰鱼养殖模式,有力推动了高效养殖向高科技、可控性、高效益、零排放的健康方向发展。今年,郑英龙预计产值可达100余万元,每亩纯收入8000余元。